动机

  • 在软件构建过程中,我们需要为某些对象建立一种“通知依赖关系”—— 一个对象(目标对象)的状态发生改变,所有依赖对象(观察者对象)都将得到通知。如果这样的依赖关系过于紧密,将使软件不能很好地抵御变化。
  • 使用面向对象技术,可以将这种依赖关系弱化,并形成一种稳定的依赖关系,从面实现软件体系结构的松耦合。

模式定义

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(变化)的依赖关系,以便当一个对象(Subject)的状态发生改变时,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。

结构

要点总结

  • 使用面向对象的抽象,Observer模式舍不得我们可以独立地改变目标与观察者,从而使二者之间的依赖关系达致松耦合。
  • 目标发送通知时,无需指定观察者,通知(可以携带通知信息作为参数)会自动传播。
  • 观察者自己决定是否需要订阅通知,目标对象对此一无所知。
  • Observer模式是基于事件的UI框架中非常常用的设计模式,也是MVC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个人总结

对于观察者问题,不好的设计是发送方(目标对象)直接记录全部的观察者(依赖对象),这在扩展时会违背依赖倒置原则,即发送方作为高层模块,在发送通知时要根据不同的观察者来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发送,也就是要依赖低层模块观察者的具体行为,这也容易陷入大量的条件判断语句中。

好的设计是发送方先抽象出一个观察者的抽象类,这个抽象类只提供发送通知的接口,发送方记录的是抽象类的对象数组。全部的观察者继承自该抽象类并实现接口。由于观察者不止一个,所以发送方一般要提供添加和删除观察者的接口,比如add/del,或attach/detach。











  • 无标签